古堰画乡,浙江丽水莲都区的一座诗意小镇,一张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
走在这里,脚下是古韵悠然的石板路,身边是潺潺的瓯江水,青砖黛瓦转角而来,远处山峦如画。诗和远方,就藏在这瓯江山水间。在最近发布的全省第二批诗路旅游目的地中,古堰画乡榜上有名,成为诗路文化带建设中新的文旅融合“模范生”。
充满诗意的真山真水,吸引了无数美术生、画家、画师以及国内外艺术家来到这里,筑造出一条成熟的绘画产业。而如今,数字化为这条产业增添了新的畅想。
【资料图】
近日,潮新闻记者来到古堰画乡,通过一幅数字画的诞生与未来想象,听听这里的“有料”故事。
一幅数字画的诞生
一台体型庞大的打印机,不时地发出“唰”的声音,只用15到30分钟,一幅泼墨山水画便印在了薄如蝉翼的宣纸上。
这幅被打印出来的画,不仅还原出水墨晕染的层次、勾勒出一个个细节,甚至还体现出力透纸背的笔锋。即使你把眼睛贴近这张画,也很难看出它来自一台打印机——这就是数字化还原技术。
在画乡供销社二楼的青年数字复刻中心,《松龄鹤寿》《金线荷花》《千里江山图》等曾经只在课本和博物馆里出现的文物级艺术品被复刻还原后展出,吸引一众游客驻足欣赏。
4月初,数字化还原技术项目在古堰画乡开展,使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也走上了数字化的最前沿。据了解,该项目团队是全国目前唯一可以在手工宣纸上实现高精度数字化还原的团队。
“这里山清水秀,人文风情好,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我们对画乡的发展充满了希望。浙江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发展工程’,我觉得数字经济也离不开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轻人,所以我们选择来到这儿。”数字化还原技术项目负责人盛廷森告诉潮新闻记者。
一幅栩栩如生的数字画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数字化还原技术创始人之一、数字图像技术工程师刘雯静介绍,“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图像专利技术、自有的整套数字色彩管理流程,对书画进行高精细采集复刻,其中在输出时,在手工宣纸上采用逐层晕染的方式,使书画的笔墨晕染跃然纸上,真正在宣纸上实现与原作品98%还原度。”
书画复刻最早以画家临摹为主,雕版印刷技术发明后,手工珂罗版技术成为书画复刻的主流,但全程需要画师工匠绘制、雕版、印刷,耗时久且不能完全还原原作。“传统的雕版复刻在印刷三四十张后,雕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而数字化还原的作品品质稳定,同样一幅作品,珂罗版技术可能需要三四个月,现在数字复刻最快半天就能呈现。”刘雯静说。
“希望可以通过数字化还原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更好推广与传承保护。”盛廷森说,青年数字复刻中心将通过原作复刻画、授权文创衍生品、画作采集、合作开发等形式,依托数字赋能,推动价值链攀升,为古堰画乡和莲都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数字化为诗意小镇带来新想象
在古堰画乡入口处,一棵千年的大樟树葱郁葳蕤,是这里的“网红树”。树下,三五画家架起画板,正拿着画笔写生,古堰画乡油画协会会长朱剑辉也在其间。
从2008年来到古堰画乡成为常驻画家,他一路见证着这里的变化和油画产业的蓬勃兴起。“我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比较冷清,老街上以老年人为主,天一黑他们就关门休息了,当时我们的画哪怕是卖出一幅都是大街小巷的新闻,而现在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了,随着古堰画乡的游客增加,越来越多人来买我们的原创画。”朱剑辉告诉潮新闻记者。
近年来,古堰画乡以“丽水巴比松”油画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为主轴,紧紧围绕“真山真水”,以画为“媒”,着力打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文旅小镇。浙江丽水古堰画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泮栋栋向潮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入驻古堰画乡的艺术工作室、画廊已达126家,油画年产值达1.6亿元;吸引中央美院、意大利卡拉拉学院等300余家院校在此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年接待写生创作15万人次以上。
古堰画乡独有的自然山水孕育了当地的艺术文脉,画家在这里的生活是诗意而美好的。朱剑辉说道,古堰画乡风景优美,能够愉悦身心,而且这里的村民也非常热情好客,“记得我一开始来的时候,住在老街的隔壁邻居时常给我送来当季的蔬菜水果,还有瓯江的鱼、螺蛳,感觉很暖心。”
古堰画乡宜居、宜行、宜业,为画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这是吸引朱剑辉等画家留下来的原因,而村民们的生活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富新画卷正在这里绘就。近三年,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等一系列工作,古堰画乡年平均接待游客达128万人次,年均营业收入高达1563万元,十年间,带动周边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十倍。
如今,数字化为这座小镇及小镇的油画产业带来了新想象。“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还原技术,为画乡带来数字化升级,激活功能区,进行引流。未来还可以对古堰画乡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复刻,把它做成价格亲民的文创产品,让古堰画乡的美景更多地传播到全国各地。强强联手,打造一张属于莲都文化传播、文化传承的‘金名片’。”盛廷森告诉潮新闻记者。
潮新闻 记者 金檬 施雄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