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澳门市民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记者 唐钦滨)立法会公共行政事务跟进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当中决定跟进内港码头搬迁:搬迁涉及内港营商环境、成本增加、人员就业等,内港商户往后“何去何从”再惹社会关注。城区发展促进会会长萧颂铭认为,码头搬迁需符合“法理情”,政府应充分与业界交流,照顾持份者利益,才能让搬迁水到渠成。他又建议全盘考虑内港产业发展方向,挖掘内港历史故事,打造海岸线产业焦点,增加吸客能力和粘性。
城区发展促进会会长萧颂铭(市民日报记者郑杰骏 摄)
萧颂铭表示,码头搬迁是必须面对及解决的问题,因涉及都市更新、增加本澳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元素、改善货运存储、内港治水等息息相关,对澳门长远发展百利而无一害。内港货运码头搬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但亦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有关持份者的权利,他建议政府在搬迁问题上秉承“法理情”,保持与业界沟通,尊重业界权利。首先要向码头经营者厘清法律依据和法律基础,同时要理解持份者当初在码头的投资和经营,因此若相关持份者未必完全符合法律基础,可考虑给予适当的补偿或权益。他举例说,若码头日后发展为另一业态,并将经营权公开竞投,可给予有意继续在码头发展的经营者一定优先权或经营宽限期;无意继续经营的,亦可适当获得补偿,避免因社会发展需要而让当初参与码头投资建设的持份者变得“一无所有”,激发社会矛盾。
要用好海岸线 配合治水世旅
他又表示,“澳门从来都是靠海生存,要利用好本澳海岸线”,政府必须首先考虑内港2200公尺海岸线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配合内港治水和世界休闲旅游中心的产业变化需求,同时具有生命力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他强调“一日不解决内港水患,摆乜产业落去(投资者)都会担心”,内港治水必须是首要考虑条件,并同步规划海岸线沿途设施,包括增加休闲空间、释放空地建设新建筑等,从而增强内港活力和吸引力。内港地理位置优越,又有上百年历史沉淀,相信未来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又能解决当区交通拥堵问题,市民亦喜闻乐见,只要能照顾到码头经营者的利益,相信内港码头搬迁能水到渠成。
立法会公共行政事务跟进委员会决定跟进内港货运码头搬迁,再惹社会关注(市民日报记者郑杰骏 摄)
业界声音担心九澳港偏远,搬迁将带来营运成本增加,运输路程和时间拉长,萧颂铭认为,港珠澳大桥建成至今仍未充分利用,认为可在初期给予业界一定补贴,或加强与粤港政府沟通协商,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运输业转向陆路运输的意欲。货车运力虽比货船要小,但优势在于货车运输频率更高,而跨境货物转运站的建设就是为了满足日后货运需求,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转运功能,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进行货物运输,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
他续指,本澳货物成本较高,相信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货物需要先经过香港才运抵澳门。而最早大桥口岸人工岛计划的仓储物流中心面积大幅缩水,转为物流转货站,甚至有业界反映未来“要排队预约”。澳门与横琴的合作不断共融,硬件设施必须预留,满足日益增加的运输需求,而非“见步行步”。
善用特色建筑 打造海岸产业
谈及内港未来发展方向,萧颂铭认为内港未来发展需配合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往休闲方向发展。内港有着深厚的历史值得挖掘,并可在有特色的建筑中重现,如大丰仓、鸦片房等,现今仍保存良好,应当充分利用,“历史故事要讲出来,否则冇人知”,可将历史资料等在建筑中呈现和展示,把历史故事说给旅客听,将这些建筑打造成海岸线产业的焦点。
内港码头肩负着本澳绝大部分民生必需品集散、运输和仓储等业务(市民日报记者郑杰骏 摄)
另外,若治水采取堤坝方案,亦可增加2000余尺的休闲平台,搭配餐饮、酒吧、零售等为主的商铺,甚至打造亲水设施,“堤坝本身就可以是1个景点”,内港一带内容丰富,足以流连1日,相信对市民及旅客都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粘性,源源不断吸引客人。经营者只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最高性价比的产品,加上政府业界大力宣传,有潜力成为一炮而红的新景点。
他续补充指,澳门打造休闲旅游,除挖掘历史故事,还需增加大型设施建设配合旅客需要。
他提到,6家博企在未来10年经营期内要投资逾1000亿发展非博彩元素,若加上政府投资,每年有条件启动1个200亿元项目,每5年完成1个项目,新一轮赌牌到期后,澳门将增加10个200亿元项目,本澳旅游吸引力必将与日俱增,大大增加吸引国际旅客的筹码,同时也大大增长政府库房收入。他续提出6家博企应考虑共同出资做好内港治水工程,联同海岸线产业一同打造,共同“将饼做大”,带旺旅游。(责任编辑:吴从周)
特别声明: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华媒站点”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立场,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
关键词: